1,2-二氯乙烷是常见的高挥发性有机溶剂,广泛用于玩具、制鞋等行业。近年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频发,其发病特点、临床表现、影像学特点等与过往报道不尽相同。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近10年相关文献报道,从发病情况、中毒机制、现场流行病学特征、中毒的临床表现、脑部影像学表现、鉴别与诊断、治疗与预后等方面,总结了有关其中毒的研究进展。DCE进入体内后,主要经细胞色素P-450 系统介导的氧化代谢,生成2-氯乙醇,以及氯乙醛和乙醇酸等;部分也可与谷胱甘肽反应生成S-羟乙基半胱氨酸。大量实验研究显示,DCE可通过钙离子(Ca2+)超载、自由基过多、影响兴奋性氨基酸(EAA)、血脑屏障损伤、影响细胞代谢、DNA损伤及突变等多种途径或机制,引起以神经系统为主的损伤,还可累及肝、肾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、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。我国规定,溶剂型胶黏剂中DCE含量不得超过0.5%[4],工作场所空气中的DCE 8 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(PC-TWA)为7 mg/m3,15 min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(PC-STEL)为15 mg/m3。美国也规定空气中DCE即时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(IDLH)为50 ppm(1 ppm =4.05 mg/m3),并建议每天工作接触浓度(TWA workday)不高于1 ppm。急性DCE中毒事件大多是由于工人所使用的原料或工作场所空气中的DCE浓度超标所致。部分工厂负责人对生产原料的成分及危害不甚了解,防范意识较低,导致中毒事件频发。根据文献报道的29 起204例职业性急性DCE中毒事故现场检测资料显示,发病患者所在车间DCE最低浓度为7.4 mg/m3,最高达1 199 mg/m3,平均浓度272.2 mg/m3,中毒病例轻度34例,重度170 例,提示发生职业性急性DCE中毒事故生产车间DCE浓度基本超标,且经常是严重超标20倍以上,事故多以重度中毒患者多见。www.moosechoke.com
|